国家地理青年探险家Mark Wong正在新加坡的丛林里穿梭,他的目标是蚂蚁。然而,当他木头里翻找的时候,发现了一种似乎来自《侏罗纪公园》里的生物。 Wong说:起初我以为是一块真菌
  国家地理青年探险家Mark Wong正在新加坡的丛林里穿梭,他的目标是蚂蚁。然而,当他木头里翻找的时候,发现了一种似乎来自《侏罗纪公园》里的生物。
 
  Wong说:“起初我以为是一块真菌,没想到它开始缓慢地移动。”
 
  这其实是一只三叶虫红萤,这种造型诡异、宛若史前昆虫的小东西让科学家困惑了近200年。
顾名思义,它们和三叶虫颇有渊源。你可能在化石里见过这种令人毛骨悚然、带有甲壳的海洋生物。但虫不可貌相,虽然三叶虫红萤有着一副史前生物的样子,其实它们直到大约4700万年前才出现在地球上,彼时距离三叶虫灭绝已有2亿年。(这段时间究竟有多长呢?从三叶虫灭绝到三叶虫红萤出现的这段时间,相当于恐龙诞生、称霸全球再到灭绝这整个过程的时间。)
 
  三叶虫红萤总是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活生生的三叶虫,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折叠式的装甲钢板有着神奇的生物特征。不过三叶虫红萤还有其它绝活,比如它们的颜色多种多样,紫色的、绿色的,还有带着亮橙色斑点的黑色三叶虫红萤。而且,它们还能像乌龟一样,把头缩回来。
 
  最诡异的是:人们搜寻了一个世纪,竟然没发现一只雄性的三叶虫红萤。
 
  就是这样!所有长得像三叶虫的三叶虫红萤都是雌性,无论是尖、扁的、紫色的、绿色的。19世纪初,发现它们的科学家非常困惑。这些雌性三叶虫红萤会交配吗?如果会,对象是谁?
 
  所以,到了1922年,瑞典的一位动物学家Eric Mjoberg带着放大镜来到了婆罗洲。他的任务是:找到一只雄性的三叶虫红萤。他在1925年写道:“我决定在婆罗洲解决三叶虫红萤幼虫的问题。”
 
  而他的确做到了,或者说,至少他觉得自己做到了。他甚至给研究论文起名为“‘三叶虫红萤幼虫’谜团之最终解决”。
 
  Mjoberg首先确认,所有的三叶虫红萤幼虫都是雌性。而且,似乎没有任何成虫。大多数昆虫的成长分为几个阶段:幼虫、蛹、成虫。但三叶虫红萤在任何一个阶段看起来都像是幼虫,没有可供交配的性器官。
 
  Mjoberg很困惑。“尽管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丛林里穿梭,翻遍了每一块石头,查看过上千根腐烂的木头或是沉重的原木,但我从来没能找到过一只发育完全的雌性。而充分长大的幼虫倒是非常常见。”
然后,他注意到,他捉到的一只雌性三叶虫红萤蜷缩成了一个球,看起来像死了一样,持续了好几天后变成了黄白色,蜕皮之后又开始爬了起来。Mojberg注意到的唯一区别在于,它似乎突然有了性器官。于是,他终于得到了一只雌性成虫。
 
  它开始产卵,每天早晨Mojberg都会在笼子里发现它把腹部翻转过来,露出性器官,上面有一滴透明的液体闪闪发光。它已经准备好交配了。但Mojberg没办法为它找到合适的雄性。在诞下几百个未受精卵之后,这只三叶虫红萤死了。
 
  Mojberg深受启发。他捉了更多的雌性三叶虫红萤,当它们变得性成熟,开始释放液体的时候,Mojberg把它们带回到了雨林中,“用一条线”把它们绑了起来,“同时确保它们能在一定范围里活动”。在那里,这些雌性三叶虫红萤无休止地转圈,Mojberg则等着受诱惑的雄性主动上门。然而,他失算了。
 
  Mojberg没有气馁,第二年他又试了一次。这次,他招募了一些当地人一起来寻找雄性三叶虫红萤。“最先发现雄性三叶虫红萤的奖励10美元,这很有激励作用,”他写道。
 
  一天早晨,一个收集者带着一对裹在香蕉叶里的三叶虫红萤跑向Mojberg。雄性的腹部插入了雌性的穴口:铁证如山!他终于捉到了“现行犯”!Mojberg终于看到了雄性长什么样。
 
  这是一只带翅膀的黑色甲虫,和绚丽有角的雌性完全不一样,而且只有雌性的十分之一大小。
 
  不过,Mojberg没有失望。他发现了雄性三叶虫红萤,而且确认雌性在一生之中都会保持幼年态(或者说,是保持幼年态)。这让它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产下大个子的健康宝宝。
 
  而且,鉴于雄性和雌性长得完全不同,直到今天我们也很难确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,除非我们能做一个DNA分析,或者看到它们交配的现场。
 
  近100年后,人们终于观察到了第二次交配:1993年,Alvin T.C. Wong抓了个现行。
 
  Alvin Wong(和Mark没有关系)试着让它们孵卵,但这对虫子死了,所以这些问题至今仍是谜团:雄性是否自出生开始就和雌性看起来不一样,它们在成长中是如何变化,以及三叶虫红萤的食物是什么。
 
  所以三叶虫红萤依然非常神秘,更别谈找到它们本身就是件难事。Wong说:“我翻看过很多原木,但只找到过一只。”
 
  但他还在继续寻找。“你永远不知道脚下是不是就有一条三叶虫红萤。所以多翻翻丛林里的木头,没准就会找到什么有趣的东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