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一根棘刺自然早被时光所销蚀,幸运的是,迄今发现的微雕实物比春秋战国还要久远。
  一花一天堂,一沙一世界。用这个颇具禅意的诗句来形容微雕艺术再恰当不过了。见微知著,以小见大,这正是微雕最具魅力的地方。从甲骨上小如芝麻的字迹到长不盈寸却各部位俱全的核舟,再到象牙板上的微缩字画,微雕艺术源远流长,浓缩着大千世界、百味人生。
 
  “神意”刻甲骨
 
  微雕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,据《韩非子•外储说左上》记载,战国时,卫国有人能于棘刺上刻母猴。刺上刻猴已然神乎其技,时人居然还能分出公母,技艺当真登峰造极。
 
  这样一根棘刺自然早被时光所销蚀,幸运的是,迄今发现的微雕实物比春秋战国还要久远。1976年,考古人员在陕西周原遗址发现了293片甲骨,上有商末周初周人微刻的甲骨文,其字小如芝麻,笔画细若蚊足,要借助5倍以上的放大镜方能辨认。其中有片甲骨仅有2.7平方厘米,刻字面积却达1.7平方厘米,上刻30个甲骨文,个别文字长不足1毫米。